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9:00-11:00 下午2:00到4:00
微信

黄维:海外华文教育取决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兴衰

2013/12/24 9:17:06 | 1910次浏览

    “总体来说,华文教育的前景取决于中国经济发展,取决于华文人才的市场需求,取决于华文教师素质的提高,取决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兴衰强弱。”第九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期间,中科院院士黄维3日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如是说。

  海外华文教育的前景取决于中国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

  黄维院士现任南京工业大学校长,1993年赴新加坡从事有机光电子学这一国际新兴前沿学科的创新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2001年底从新加坡归国创新创业。源于在新加坡多年的研究工作经历,他对新加坡历史与发展现状、及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政策有着深入了解与独特见解。

  在回答记者关于海外华文教育的问题时,黄院士说“当时我所处的新加坡有一定的特殊性。虽然新加坡是海外华人相对比较聚集的国家,华人约占70%,华文是其官方语言之一,有较为良好的华文教育基础。但由于政治和历史原因,自新加坡建国至20世纪初(也就是我归国前后),相较于华文教育,他们更推崇英文教育。在此背景下,大部分年轻华人的华文能力与程度往往仅限于口头表达、以及简单的听讲。华文教育逐渐衰落式微,陷入边缘化的尴尬处境,地位岌岌可危。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承息息相关,华文教育的式微势必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带来负面影响。当时在华人圈中,我熟知的一些高端人才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破解“透明天花板”困境,在培养下一代时选择了英文为第一语言,这是一把双刃剑。”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以较20世纪八九十年代更为迅猛的势头持续高速增长、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与传播力的不断拓展,新加坡政府很快意识到中国经济崛起的边际效益和文化发展中可能蕴藏的巨大商机,对华文政策进行了很大调整,鼓励年轻人加强华语学习,以便搭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顺风车。2005年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将数十年来坚持学习华语的心得成书为《学语致用:李光耀华语学习心得》,在新加坡产生了极大的示范效应与社会影响。同时,伴随着孔子学院的开设与发展,华文教育、双语教育在新加坡,也越来越受到政府、社会、民众以及华裔华侨的重视与推崇。

  以新加坡多年来对华文教育的政策走向为例,我们不难看出,华文教育的前景取决于中国经济发展,取决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兴衰强弱。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尤其是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大国地位的不断提升,海外华侨华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海外华文教育必将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在文化传承、文化输出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国家加强对归侨侨眷的保护和支持力度,作为海归人员,我们生逢其时,赶上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会

  黄维院士是2001年底回国的,是改革开放后较早一批海归。当时国内外的软硬件条件差距还很大,对于海归人员的支持政策也还很单薄,远不如现在这样大手笔、大力度,收入和待遇相比较于当时国外的收入水准来说可谓悬殊。“当时,义不容辞、奋不顾身、甚至是一意孤行地选择回国工作,归根到底还是深受国家飞速发展的现状所鼓舞,很想回国来做一番事业。”黄维回忆说。

  “20年前我在国外学习工作时,能明显感觉到我们和发达国家科研水平的巨大差异,硬实力和软实力均有巨大鸿沟。也正因为此,让我更加有雄心、有动力、有意愿,希望把我在国内外工作期间所积累的所学、所获、所想贡献出来,学以致用,把那些先进的科技前沿、创新思路和管理理念、机制体制带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多做一些事情。”

  黄维院士说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和完美主义者。在国内外发展期间,面对着从政、经商、治学等众多的选择和诱惑,始终坚持了自己的信仰,将学术创新进行到底,将服务祖国、报效祖国坚持到底。在打造团队、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的过程中,黄院士亲身体验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举世瞩目的成就,亲眼目睹了政府对广大侨胞、海外高端人才的归国创业、造福桑梓的重视之切、期望之深,欣喜地感受到了国家大力提倡智力转化、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强调高端人才引领科学发展、创新驱动的大好局面。

  黄院士说,归侨侨眷在财产保护、生活待遇、政治空间、投资环境、人才项目、求学就业、权益保护、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的优惠政策和保护力度在不断增强。归侨和侨眷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我想,作为海归人员,我们是生逢其时,赶上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

  “回首这十多年辗转上海和江苏的经历,可谓酸甜苦辣,四味俱全!但总体收获还是喜人的,丰收之甜大于创业之苦,激情之辣强于心态之酸。”黄维院士用这样的总结语结束了我们的采访,也让我们对其酸甜苦辣感同身受之余,倍感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