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革命的浪潮中,大数据、自媒体、云计算、全媒体等新概念层出不穷,传统的科普方式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科普信息化则为科学传播打开一扇新的窗户。”8月2日召开的第21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上,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徐延豪向与会者介绍了中国科协计划开展的科普信息化工作。
在他看来,资源数字化、传输网络化、管理自动化、应用个性化、服务知识化是科普信息化的显著特点。科普信息化不仅仅是新技术的应用,更应是适应信息时代的理念嬗变。“在网络背景下,泛在学习的出现使得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互动学习、个性化学习、开放和分享平台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公众消费信息方式从传统媒体的传授模式发生到网络时代的互动模式。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3.4%,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为特点的信息技术与科普深度融合,推动传统科普向现代科普转变。”
徐延豪认为,未来必须加大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的科技传播网络整合,推动综合多种技术渠道和形式的网络科技传播体系建设。引导鼓励大型社会网站增加民生科普与应急科普、科学常识与前沿科技等内容。加大面向新媒体的优质科普影视作品、网络科普游戏等开发和传播。充分发挥新技术新方法在科技传播中的积极作用,注重运用短信、微信、微博、社交网络、移动多媒体等开展科普宣传。
他介绍说中国科协将按照一年基本建成、初见成效,两年完善提升、效果凸显,三年体系健全、高效运行的目标,实施科普信息化建设工程。这一工程包括网络科普大超市、网络科普互动空间、科普精准推送服务、搭建科普信息服务平台、引导激励网络科普创作与传播等,通过政策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科普信息化建设和运营,促进科普事业与科普产业协调发展,加快科普工作现代化。
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杨文志介绍说,他们计划以内容拓展,个性化服务为核心,按照全民科学素质的基本要求,采取政府购买、专业创作与用户生产内容结合等多种方式,充分动员科普专业机构、科技社团、科研机构、教育机构、企业等上传科普信息资源,建立网络科普大超市。凸显“形式创新、互动参与、提升兴趣”特色,整合网民提供的资源、互联网已有资源、线下活动资源等,采取开放空间、公众参与、用户生产内容、建立链接等多种方式,搭建公众与公众、公众与网站、网站与网站、线上线下等的交流互动和信息互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