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9:00-11:00 下午2:00到4:00
微信

陈亚宁:严守新疆博斯腾湖生态红线

2014/1/3 10:07:42 | 1937次浏览


“博斯腾湖水位已逼近临界最低值,经济、生态功能严重受损。”近日,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陈亚宁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这里可是新疆巴州人民的‘母亲湖’。我们一定要守住‘母亲河’的生态红线。” 

据陈亚宁介绍,新疆博斯腾湖位于天山南坡焉耆盆地东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面积约为1000~1200平方公里,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重要水资源储存库。博斯腾湖不但具有调节河川径流、防洪减灾等重要功能,而且湖内有全国最大的野生睡莲群,198种鸟类在此栖息、繁殖,其生态区位优势非常重要。“然而,近年来,博斯腾湖水位已出现持续下降态势,水位由2002年的1049.39米下降到2006年的1046.62米。截至2013年,已下降到1045米。”陈亚宁说,如果水位继续下降,博斯腾湖将无法保障向孔雀河供水,库尔勒市、尉犁县及农二师部分团场约238.3万亩耕地的灌溉需求将无法满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近百万人的生产、生活将受到严重影响。  

水位持续降低还增加了湖水水质恶化风险。“20世纪70年代之前,博斯腾湖湖水矿化度保持在1.0克/升以下,是全国著名的内陆淡水湖。目前,湖水矿化度达到1.5克/升左右,已演变成微咸水湖。尤其是2002年以来的10年间,博斯腾湖湖水矿化度处在持续升高态势。”陈亚宁说。在他看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是导致博斯腾湖水位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气候变化加剧了水资源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也加大了博斯腾湖水分蒸腾耗散量。” 

过去30年间,博斯腾湖年均蒸发水量为8.75亿立方米,平均每10年增长0.49亿立方米。气温的升高使蒸发损耗有增加的趋势。湖区沿岸和小湖区有超过60万亩蒸腾耗水极强的芦苇,每年蒸腾耗水约5亿立方米。在全球气温升高的情况下,博斯腾湖湖区的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耗水损失将超过14亿立方米。“人类活动对水位的影响也在加大。”陈亚宁说,由于环博斯腾湖周边小河沟灌区的开荒、人工育苇、筑坝等,大大减少了黄水沟、清水河等河流的入湖水量;而开都河出山口至入湖区间的耗水量不断增加,又减少了入湖水量。对于这些问题,陈亚宁建议制定严格的用水总量控制红线,确保入湖水量,在保证基本农户用水基础上,加大水费改革力度,对非农公司和种植大户实行差异化水价,同时使部分土壤瘠薄、地力差的耕地休耕或退出。 

在此基础上,应制定排污总量控制红线,加强水质监测,推广节水技术,减少湖周工业、生活污水对绿洲和湖泊生态系统的污染。与此同时,尽快构建和完善地表水、地下水统一管理机制,并根据博斯腾湖水面蒸发损耗最大时段为5~8月的规律,科学调度湖泊水域面积,同时控制人工芦苇面积,减少湖区植物蒸腾耗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