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就在今天
2014年3月26日,辽宁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研究会一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暨沈阳市创新人才实验学校推介会在沈阳市教育研究院闭幕了。
随着会议的闭幕,研究会的发展也翻开了新的一页,开始了勇攀高峰的又一次征程。对于见证了研究会发展的员工来说,研究会也许真的就像他们的孩子,经历怀孕、生产,然后一点点伴着他成长,看着他从幼小的孩童,慢慢变得坚强。他们血脉相连,息息相通,那份爱与坚持,就是对未来的期盼与守望。《我与马乾凯的故事》感动了在场的人们,他们在这些普普通通的年轻人身上看到了研究会的希望。
与会的专家、学者和理事们肯定了研究会的工作,对马乾凯筹建沈阳市创新人才实验学校的工作寄予了殷切希望。马乾凯的报告,李洪涛校长的讲话深深触动了理事们的神经,让他们在内心深处对教育该走向何方进行了一次更深层次的思考。如何发挥社会办学的优势,让更多有潜力的学子接受更加合理的教育,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前明确学习目标,学会怎样去学习,在短期内完成任务,用科学的方法去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将孩子真正培养成为品德高尚、体质强盛、智慧超群、创意丰富、学有专长、潜力巨大、持续发展、快乐成长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意能力。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关注每名学生的职涯规划,实行将创意设计与经营管理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地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开发沃土。让学生更加具备坚韧的意志品质,掌握核心竞争力,并都能学以致用,最终走向社会去提高我国的劳动生产力。如何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
这些,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专家办教育,良心办教育,是马乾凯常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也许创新人才实验学校就是一块试验田,是破解“钱学森之问”的有效尝试。闻邦椿院士的“方法论”体系、马乾凯的“数学创新应用”体系和陆续开发出的《方法论导引》、《数学创新应用》、《心理健康》、《汉字艺术与国艺拾贝》、《青年职业规划与创业指导》、《机器人》、《航天航模》、《陶艺》、《剪纸与编技》九个系列教材做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石,将为学校的成功创办提供不竭的理论支撑和动力源泉。
也许,未来的路上依然充满了荆棘与坎坷;也许,在发展的路上还会有难以估料和无法想象的困难,但是前行的路上依然充满着希望,因为今天,有那么的领导、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团体支持着我们。
希望就在今天,未来任重而道远。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研究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办学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