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9:00-11:00 下午2:00到4:00
微信

郭开周:给科研、生产提几点建议

2014/5/7 17:11:08 | 1672次浏览

在基础科研领域,我们创新能力的欠缺,原因并不完全是纯技术的问题。

在我国科技界存在一种被称为“浮躁”的情绪,影响不太好。而“科研腐败”,又是影响我国某些科研项目进步的一个严重问题。

项目负责人“个人口袋里”的钱来得太容易,或者说把心思都放在“捞钱”上,放在科研、生产上的心思必定就不会太多了。

有关部门正在处理这方面的问题,这是受到广大群众拥护的举措。

下面仅就科研、生产的组织管理和作风,给有关部门领导提出一些可以操作的建议。

科研、生产的领导者应该抓团队精神的建立。

举国内过去的一个例子:某单位一位领导常常“亲临”某重要课题。该项目遇到难题时,该领导立即让其他课题的骨干停下手中工作,前来参加该项目的“会诊”。大家都尽力给予帮助。每次对该领导和参与者的发言都有记录(对有关人员的分析和建议都有文字记录),对于所有人的水平和贡献,大家了如指掌。

这样,大家都愿意鼎力相助而不是拆台,因为每一个人的贡献都不会被别人(包括领导人)“贪污”。

该项目后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领导者在领导方面立了功;其他人在技术上的贡献也都得到了满意的褒奖。可见,良好的团队精神是项目成功的重要保证。

“好好”先生不应该当评委。

各个重大项目立项时的评委、检查工作时的评委、鉴定时的评委,都不应该邀请“好好”先生担当。上级领导部门应该从严把关。

对那些完不成任务而弄虚作假的项目,应该查一查各位评委当时的意见。总是提不出有见地意见的评委,最好自己不要再去当评委。

国内一些单位的风气,使得邀请“好好”先生当评委,已经成为一种惯例了。有关部门应该过问一下。否则,今后你们看到的不少开题报告、鉴定报告、调查报告里面仍然会有许多“用华丽辞藻掩饰的水分”。

立项时要细致地分析技术措施。

就物质条件来说,一般的工艺装置和设备当然是必要的。但是,我国最缺乏的是检验和控制质量的“技术平台”。

所有的工艺(包括复杂加工),在每一个工序中都会出现“公差”(即零散)。任何一个公差出了格,到了流程的终端都会使整个产品被判为废品。应该采用合适的技术平台对每一个阶段进行监测。

如果发现了某个公差出了格,有两件事要做:一是把出了问题的工件立即从流程中剔除;二是用计算机分析问题,及时修改工艺参数,避免再出废品。

我国高端医疗设备基本从国外进口,包括复杂的核磁共振、彩超等先进的检测设备。我曾到国内其他领域的实验室参观,也发现主人都以他们拥有先进的西方设备而自豪。这表明我们在精密检测仪器方面,自主的开发能力比较差,也表明我国有关领导部门不太重视这个领域的科研创新工作。

由于我们对于各类检测仪器、仪表开发工作不够重视,对于一些重要的部件、器件、元件、材料在制造的工艺流程中的质量监控必然就缺乏关键的手段。往往在复杂的工艺流程结束后,才发现生产出来的是一批批废品、次品,但是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人们一头雾水。

“控制好产品的研制、生产质量”,只是一句很容易说出的话,实施起来困难是非常大的。西方国家就在这个问题上保密(不必骂他们卡我们脖子,显得没有志气。这是他们的主权,我们不是也在保密吗?)。因此,我们在重大课题立项时,就要细致地分析技术措施,规划各种技术平台的建立问题。有关领导部门有必要抓几个典型。

重视对各种事故的研究。

首次科学试验(探险)的失败,不必去批评。那些失败者是人类科技探索的先驱。失败后的情况分析和结论,将成为我们的宝贵知识财富。

但是,有许多事故却是在“重蹈覆辙”,是完全可以预先防备而加以避免的。

我国一些人不太重视实际工作,因此更不重视对废品问题的探讨。

当今科技工作中,最主要,也是投入资金最多、参与人数最多的工作是面向实际的科研、生产工作。理论和实践相比并没有高低之分,谁也不应该说实践工作比理论工作简单。开展实际工作,就必然要面对成品率和产品的可靠性问题。

面对废品,有人一头雾水。

眼高手低的人,有能力在一堆废品面前把问题的关键原因指出来吗?有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吗?可是往往当别人把问题分析清楚以后,他明白了,竟然说“简单”

这里要借用美国著名科学家J.R.皮尔斯在他的科普著作《电子与波》中讲过的话,在他给一个不熟悉科学的人说明一个重要的论点后,“得出的反应却是:‘哦!原来这样简单。’言外之意无非是说,我说的东西既然是能够了解的,那它就不会是很重要或者很深奥的。这种态度完全漠视了这样一个事实:许多有声望的人几个世纪来不能了解的正是如此简单的事物”。

为了防范事故于未然,应该收集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该领域各种事故的资料,加以仔细分析、研究。个别单位可以建立废品陈列室,对职工加强预防事故的教育。

钱学森先生不仅理论水平高,实际工作能力也非常强。他在现场精确分析问题的一个个故事,听后真是让人赞叹不已。

在重要课题的鉴定报告中应该给出成品率数据。

真实的成品率数据反映了工艺方面的质量控制水平,也直接预示以后批量应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或不发生任何问题。

我们认为,在废品率很高的批量中筛选出来的成品,其可靠性是值得怀疑的。

成品率的高低与科研、生产队伍的作风和技术平台及有关装备的水平密切相关。它关系到产品的性能一致性、可靠性。长期坚持提高成品率,必然会训练出一支严谨的科研、生产队伍,也必然会带来高质量的科研、生产产品。

许多单位产品的可靠性评估,往往忽略了成品率的情况。这恰恰是鉴定过程中最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希望有关领导部门重视成品率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