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9:00-11:00 下午2:00到4:00
微信

袁隆平:以杂交水稻解决粮食短缺基于中国经验

2014/6/6 18:05:54 | 1560次浏览

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主旨报告会今天在京召开。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作题为《发展杂交水稻 保障粮食安全》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提出,发展杂交水稻是“我们基于中国的经验提出的”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路径。

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天在作大会主旨演讲时提到,当前世界面临“粮食不足、资源短缺、能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异常、人口膨胀、贫困、疾病流行、经济危机”等诸多全球性难题。他表示,“一项工程科技创新,可以催生一个产业,可以影响乃至改变世界。”习近平主席以袁隆平院士团队发明杂交水稻为例,赞扬其“促进了中国粮食亩产提升到800公斤以上,不仅为中国解决13亿多人口吃饭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推广到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埃及、马达加斯加、利比里亚等众多国家,使那些地方的水稻产量提高15%-20%,为人类保障粮食安全、减少贫困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后袁隆平在全体报告中提出,解决粮食短缺、提高作物单位产量,只依靠有科技进步才能实现。他提出,实现的办法不只一个,比如兴修水利、提高耕地面积、改良土壤、改善肥料、采用优良品种等。他认为,“最立竿见影就是用优良品种。”随后他回顾了“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该计划自1996年农业部正式启动,先后提出在2000年单季实现亩产700公斤、2005年实现800公斤、2015年实现900公斤、2020年实现1000公斤的四期目标。袁隆平表示,前三期目标皆提前完成,而第四期的目标“去年达到988.1公斤,争取今年突破1000公斤,保证明年一定实现。”

他特别强调,发展杂交水稻,“这是我们基于中国的经验提出的。”

袁隆平被称作“杂交水稻之父”,此前也曾多次就水稻技术发展趋势表态。早在2010年,袁隆平提出“用先进的生物分子技术提高水稻产量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虽然我国杂交水稻技术目前在国际上领先,但如果不加强分子育种技术研究,短则五年、长则十年,我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就要落后国际水平了。”他强调转基因水稻的试验要做,“不能说有人担心,就停滞不前”,但同时也表示“转基因水稻的推广一定要慎重!要从生命、民族、生态的高度上来考虑”,并表示愿意“第一个报名”做抗虫性转基因水稻的试验者。

今年1月在接受采访时袁隆平坚持“转基因是今后的发展方向”的观点,同时透露他正在进行转基因水稻的相关研究。此举被有关媒体解读为其态度转变为“力挺”转基因。在3月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上,袁隆平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的观点被媒体断章取义,强调“转基因技术不能一概而论”,认为对待“抗病虫的转基因食物”应该反复做实验,在科学上证明它没有问题才能够投放市场。

在今天报告的结尾,袁隆平表示,他坚信,基于科技进展,加上政府部门等支持,杂交水稻的前景非常光明,会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