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9:00-11:00 下午2:00到4:00
微信

教则闻济于百徒 授则兴邦于天下——记闻邦椿院士

2014/11/25 17:59:19 | 3368次浏览



教则闻济于百徒 授则兴邦于天下

——记闻邦椿院士

闻雅,科技文摘报,2014年11月20日

    一个齿轮不大,可没有它作为桥梁,恐怕有不少机械难以运转;一根火柴虽小,可没有它却引不起熊熊烈火;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渺小,可没有他们的努力和贡献恐怕就没有世界性的成就。没错,他就是诸多年轻学子的师者——闻邦椿。

    他不仅投身于科技事业,还不断的为科技事业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可以说,他是值得敬仰的科学界的知名学者。正因有了像他一样的一批为祖国事业艰苦奋斗的时代先驱,中国才跻身于世界前列,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勤劳的园丁,灌溉花朵争奇斗艳,让中国的科技飞速发展。


学而时习 夯实年少基础


    年少时的闻邦椿并不是众多学生中最优秀的那一个,但他始终坚持着,经过无数个秉烛夜读,他终于考取了自己最满意的学校,并且当时有三所高中都录取了他,最终他选择了被称之为当地“最高学府”的台州中学,台州中学是一所学风正派、教学严谨、师资雄厚的学校。毕业生中有7位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还有的曾是国家领导人。

    在闻邦椿读到高中三年上学期时,中国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1949年7月,闻邦椿的家乡解放了,南下的胜利之师急需补充大量有文化的知识青年。闻邦椿和同班的30多名同学于10月投身到了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闻邦椿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军,担任团参谋处见习书记。一年以后由于闻邦椿患上淋巴结核,不得不复员回乡。但是病魔并没有停止他前进的步伐,复员回家后他立即去补习高中课程,考入了当时培养冶金工业方面人才为主的东北工学院的机械系,这是他人生的重要的转折点之一,那是他辉煌人生画卷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积极响应各种号召的同时,他也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并担任班级团干部。由于学习和工作任务繁重,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淋巴结核复发了。闻邦椿清醒地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要完成好学习任务就要拿出坚强的毅力,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闻邦椿一面抓紧学习和做好团支部工作,一面积极治疗。共和国对自己培养的大学生倾注了深沉的爱,学校为闻邦椿使用了现在是非常普通的而在当时是非常珍贵的链霉素,闻邦椿的病治愈了。闻邦椿是爱思考的人,他在对学校充满了感激之情之余,也从一种新药可以治好一种顽症,可以给人的肌体注入新的活力这个事实中,直接领悟到:科学技术是伟大的,它可以做到人们希望做到的事。自己的顽症被治愈后,就更加坚定了信心,他坚信在科学研究道路上自己定能为祖国踏出一条独树一帜的新路来。

    闻邦椿还自学了《逻辑学》,他运用逻辑学中的分析的方法,如原因和结果、内涵和外延、分类和比较等规则,找到本质内容和一般内容的关系,理出了每一学科的内在结构和各学科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地方,从整体上掌握了知识体系。经过细心钻研和刻苦学习,闻邦椿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习,当时在全班80多名学生中学校选留了8名研究生,闻邦椿是其中之一。此时的他在学校中已经算是出类拔萃的了,但是在他看来,学无止境,只有不断丰满自己的羽翼才能有足够的能力继续做自己所热爱的。


青春洋溢 迸发创想激情


    半个世纪前,闻邦椿还是一个新任教师,可是刚刚来到学校中,他由一位不起眼的普通老师摇身一变变成一位颇受学生们欢迎的专业学者。他绘声绘色的把枯燥无味的机械振动原理讲的惟妙惟肖,并和同学们一起深入探讨,而不只是教授,是共同学习,他还希望学生们能够提出问题并反驳他,这是当时其他老师所做不到的。

    新问题、新方法,一直是他渴求的,当时的他就像一只初生的猛虎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并且迎难而上,学术上的重点难点,都是他的“眼中钉”,不管用什么办法,不管多少日夜,他都把所有问题各个击破。他始终坚持把教育、科研和生产相结合。并在解决生产实践所存在的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理论。这样不仅能提高教育水平,还能提高学术水平,最重要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对于国家来说这是一个值得积极响应的号召,这种方法的提出是对中国各行各业最好的提醒。这个方法的最好的实践,就是大型冷烧结矿振动筛的研制,1981年,首都钢铁厂委托他设计大型冷矿筛。他根据自己多年研究的80年代初提出的“偏转式激振器自同步振动机”理论,设计了大型冷矿筛,并由某矿山机械厂制造出来。由于有些元件制造厂没有按图纸技术要求生产,开始调试时机器运转不正常,找到原因并经过调整,性能达到了规定要求。现在,这种冷矿筛已正常工作了十几年,并先后生产出50台,已在我国十多个钢铁企业推广使用,占我国目前使用的冷矿筛的三分之二。性能和使用寿命均超过国外水平。而且,这种筛机工作了一年多以后,筛机中的两项技术,英国、美国才有人申请专利。这种筛机创造的经济效益也不容小觑,50台筛机可节省人民币一亿多元。这种筛机的成功也使他提出的机械系统的同步理论更加充实和完善了,不过这只是他众多先进事迹中的九牛一毛。在以后的20多年的时间里,他领导的课题组根据生产需要又研制出10多种新型振动机械和工程机械,并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

    勇于创新,刻苦钻研,是这个特别的时代造就了他,也造就了大批有知识有能力有胆识有抱负的时代先驱。


收获颇丰 勇闯创新之路


    漫长的“噩梦十年”终于结束了,祖国的科学事业又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闻邦椿和科研组的同志们一起,满腔热忱,以他们锲而不舍的辛勤耕耘在振动利用工程这个领域,在这个秋天硕果累累。

    他和他的团队在十年中收获颇丰,曾在1983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1986年“六五”攻关三委一部奖和国家发明三等奖,1980年至1989年间,荣获省、部级奖8项,国家专利6项。闻邦椿的简历与事迹已载入《中国发明家大辞典》中,对于一名科学家来说,是最好的认可。

    1979年初,闻邦椿来到了首钢,为了解决烧结矿和焦炭的粉渣的处理问题,以提高高炉的透气性,急需一批大型振动筛,于是闻邦椿承担起了这个重任。他决定研制一种新型惯性共振动式概率筛,这个产品主要是根据闻邦椿在教学和科研中提出的概率筛分原理和非线性近共振机械系统的理论,将惯性共振原理与概率筛分原理有机结合起来,并在同一机上同时实现筛分、给料和托料三重功能。很快就制成了样机。这种新筛机具有启动快、停车迅速、噪声小、防尘好、能耗低、一机两用和适用于计算机自动控制等优点。不久,首钢2号高炉出铁量创全国先进水平。实践证明,这种筛机是国内外振动机械领域内首创的一种新设备。其技术水平已达到期国际先进水平,于1985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现在已有200多台筛机应用于我国工业部门;1987年,该筛机获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发明博览会“尤里卡”金奖。

    进入21世纪后,由于他在振动利用工程新学科的研究中,取得了以下八个方面的重大创新成果:“发明了新原理、研究了新机构、建立了新模型、发展了新理论、提出了新方法、研发了新技术、研制了新机器、创建了新学科”,从而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光华工程科技奖。

    闻邦椿还经常告诫学生们:“创新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有了创新才能发展,才能成功。创新是奋斗的核心,是成功的必由之路。”除了在科学上的成就,他的成功学理论也当代人受益匪浅,好的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而实践才能出真知,这一良性循环不仅使他,而且使数以万计献身于科学事业的人们终生获益。


孜孜不倦 继续发挥余热


    闻邦椿院士进入古稀之年,他还孜孜不倦地发挥他的余热,他虽年事已高,但他的身体一直非常健康,他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甚至几年不得一次感冒。有人曾经问他:“您是怎样进行身体锻炼的?”他侥有风趣地回答:“其原因也许是在年轻时我骑了13年的自行车所致,在我35岁至48岁的13年时间里,当时我的家在苏家屯,而工作单位在沈阳,每个星期要两三个来回,每个来回骑车时间约三个小时,13年的总里程约相当于绕地球转了一圈半。”列宁曾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正因为他有好的身体,在古稀之年还能为国家继续做出贡献。

    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他在科学研究中,开辟了几个重要的学术方向,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果:

    1.首先在国际上创建了振动学与机器学相结合的“振动利用工程”新学科,在该领域撰写了10部著作,获国家级奖3项。

    2.研究并提出了基于系统工程的产品综合设计理论与方法及系统化的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和课题组同志一起,撰写了产品设计方法学方面的8部专著,还主编了6卷本、2卷本和1卷本《机械设计手册》,该方向曾获国家级奖2项;

    3.近期他在方法论的研究中,提出了较系统的高效做事的方法论体系和规则,撰写和出版了《成功做事方法学》、《现代成功学》、《顶层设计》、《学位论文撰写方法学》等5部专著。

    他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的著作、论文集和手册有38部,参编的有15部,其中获全国优秀图书奖二等奖2项,主编的五卷本《机械设计手册》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和中国出版政府奖的提名奖,2009年他个人荣获科学出版社著名作者奖,2012年荣获机械工业出版社最具影响力的作者奖。

    据他自己统计,在70岁以后所做的工作比70岁以前所做的工作还要多,70岁以前他培养的硕士和博士有80名,而70岁以后培养了126名;70岁以前撰写了5部著作,而70岁以后共撰写了33部著作;70岁以前他获国家级奖2项,而70岁以后获国家级奖4项。在近几年时间里,还在全国各地对青年学生开展了百余次“励志讲座”,听众逾万人。古稀之年,能取得这么多的成果,这在教育界和科技界是少见的。

    正由于他的身体情况一直良好,目前还在继续撰写高效做事和科技创新方法论方面的有关著作,希望社会上有更多的人能了解、掌握和运用方法论的体系和规则,来提高做事及科技创新的成功概率,并获取做事和科技创新的最高效益,使现代成功学方法论真正成为“一把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和“成功做事和高效做事的密方良药”。

    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世界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令人赞叹的是,他所扮演的角色实在太多,让人们有点应接不暇,可正因这一点,让人们永远铭记这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将方法论教育与素质教育融合在一起及重视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家、匠心独运的思想家——闻邦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