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旬,由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发布的《2014年度全国中小学生网络生活方式蓝皮书》(下称:蓝皮书)。教育部近日公布《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与旧版相比,新《守则》增加很多贴近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内容,其中第8条提出:“控制上网时间,抵制不良信息”。
上网时间需被控制
蓝皮书其中在网络应用方面,学生的起始触网年龄整体呈现低龄化发展特点;学生用网程度存在差异,1.9%的学生处于“过度用网”状态,超过10%的学生曾有网上受骗经历;在网络素养方面,“过度用网”学生的综合表现明显低于其他学生。
蓝皮书还指出,在休闲生活方面,学生在上学日和休息日的睡眠时间基本保证。随着年龄升高,学生平均睡眠时间明显减少。值得关注的是,仍有一定比例的中学生上学日的睡眠时间不超过5小时。学生超过四成的休闲时间用于互联网活动。
在网络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方面,蓝皮书也对学生做了调查,在被调查的学生中,36.5%的学生认为网络会导致视力下降,30.8%的学生认为网络会分散学习注意力,18.4%的学生认为网络会占用学习时间,5.6%的学生认为网络会导致记忆力下降。其中视力下降和分散学习注意力占主导,说明多数学生认识到使用网络对眼睛的不利影响以及学习时难以专注于任务的现象。
北京某中学教师刘贺表示,手机上网成为学生上网的主要方式,家长需要注意孩子用手机上网的时间。同时,心理专家张雅彬认为,中小学生“过度用网”可能是他们心理问题的表现,家长应该提高警惕。在信息技术高度普及的当下,中小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越来越多,“过度用网”成了家长和老师不得不关注的问题。有些家长和老师采用强制的手段,不允许孩子接触网络,但是往往适得其反。孩子如何正确地接触和使用网络,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正确监督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