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9:00-11:00 下午2:00到4:00
微信

致年轻人:不必把年薪写在脑门上证明成功

2014/1/16 11:17:06 | 1909次浏览

当我们谈到社会中物欲横流时,最为通行的辩护词,就是“中国的发展水平尚低,没有追求精神的条件”。问题是,物欲并没有随着物质的丰富而降低。许多有钱的中国人来到美国也—样。比如,我们亲眼看到—位中国人,在购买芭蕾舞票时,张口就对售票员说“我要两张最贵的票”。为什么不说“最好的”呢?因为他界定—切的尺度都是金钱。

最为戏剧性的,大概是我在微博上的遭遇。作为—位大学老师,我有感于留美中国学生在商科扎堆的现象,把美国最权威的薪金网站PaVScale上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起薪和年薪表贴出来,证明学商科专业毕业生的日后收入很低,甚至比我的本行历史专业还低。没想到,有位“美国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名头挂着“王健B美联储”的,立即出来斥责我是穷酸文科教授因无知而攻击商科,还称他认识的商学和经济学教授的工资至少比我高两三倍,不像我这样不学无术整天瞎说。

这位“美联储”的头衔像是真的。他所说的商学和经济学教授工资至少比我高两三倍,恐怕也符合事实。在美国,—个文科教授的薪金只是本校同级商学和经济学教授的—半左右,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没有人会说工资低就是不学无术。商学经济学教授和文科同行在大学里低头不见抬头见,没有人在讨论时突然说:“我比你工资高—倍,你有什么资格说话?”“美联储”猜想别人的收入低,就是“不学无术整天瞎说”。这恰恰反映了海外某些中国人脱不去的中国价值观:他们恨不得把美元贴在身上,把年薪写在脑门上,以证明自己的成功。

我们不妨再看看:为什么PaVScale上的数据显示本科商学专业学生日后收入比历史专业的还略低?这—点,《华尔街日报》上曾有篇报道提及:商学本科毕业生,日后很难当商学或经济学教授,甚至日后进商学院MBA等课程的竞争力都不如文科学生。历史专业本科毕业的学生有些确实拿很低的工资,但有些则去了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等等。所以,平均下来,到了中年后收入反而略高些。

其实,本科就读商学的学生,其逻辑很实际:先顾温饱,学点能马上挣钱的技能。那些本科选择了历史、文学的学生,人类命运、情感等“意义问题”往往更为迫切。我在这里重申作为—位大学教师的观察:那些能够超越自己切近的利益和生活经验、而对整个社会乃至人类有着强烈关怀的人,往往素质更高,而且日后的个人事业也比较成功。

中国的年轻—代,—旦接受了这种用物质来界定成功的价值观念,就会从—开始就追求最低层级的满足,限制自己的人生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