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有多久远,中医的文化渊源就有多悠长。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平民医疗体系和医学传统,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波澜起伏,既有过古代的辉煌,也有近、当代的落寞和复兴。
在2003年抗击“非典”、2009年应对“甲流”期间推出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和药物,迅速让中医药重新“热”了起来,特别是传统中医药服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的中医药文化展示,让世人看到了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老中医和中医药院校仿佛一夜间成了“香饽饽”:醉心于普及中医知识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曲黎敏摇身一变成了“健康教母”;上海中医药大学近三年来录取分数线逐年攀升,录取分数线远高出同批次的最低录取线。
由于中医药界的客观状况及中医药毕业生的主观因素等原因,中医药专业在招生和就业环节还不尽如人意,但是应当看到这个专业在今后就业中的巨大潜力。统计显示,一方面中医药院校的就业能力培训课程非常系统、就业率也较高;另一方面,大量的中医药产业前端开发、中端物流和末端服务机构招不到合适的中医药专业毕业生。所以,在保持中医药专业学生招生规模的同时,应大力提升中医药专业毕业生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
近年来,中医药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国家已经把中医药纳入了产业振兴发展计划,并从各方面大力推动中医药发展的科学化和国际化。2009年12月13日,胡锦涛总书记访问土库曼斯坦,所赠送的国礼中就有《中药基础知识》、《中国针灸学》等书籍。2010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扶持和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关系人民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我们要克服一切困难,把这个世界性难题解决好”。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传统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全世界人民的财富。2007年8月14日,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与英国伦敦南岸大学签署协议,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和哈尔滨师范大学联合在南岸大学建设世界第一所中医孔子学院,学生既学习汉语,又学习中医。其实,早在汉唐之际,我国中医药文化就已东传倭国(日本)发展出汉方医学、北传高丽(朝鲜)分别发展出韩医学和高丽医学、南传交趾(越南)发展出东医学、西传欧美发展成为替代医学的一个分支。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不仅传到东亚各国,如今在西方也日渐流行,甚至西医也开始向中医学习。2006年11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扩大会议上通过了《针灸经穴定位》国际标准,有效地加速了中医的国际化和中国中医系列国家标准的全球化。
中医不仅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是21世纪国际流行的健康产业。中医是我国独有的完整医药体系,一方面,中医的国际化、中医药的全球化为学习中医药专业的毕业生在中医药营销、中医药保险、中医文化推广等方面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中医的乡村化、中医药的社区化,为学习中医药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成为营养师、保健按摩师、健康管理师的契机。同时,中医国家标准化为学习中医药专业的毕业生在提供大量机遇的同时,中医药在防控流感、加速甲流疫苗研发中的作用还有待于更多的中医药人才去探索。
以中医为核心的21世纪健康产业的发展,将为中医药院校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空间:一是与健康有关的原有行业将进一步发展壮大,为中医药专业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如从事中医药医疗、熬制中药服务等工作。二是新兴的行业将发展起来,可从事养老服务、健康教育管理和培训,建立保健院、足疗中心、康复医院、治未病中心、体检中心、体育健身中心、药膳药浴中心等,这些都将成为吸纳毕业生就业的新的空间。健康产业的不断发展,将为学习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等专业的学生敞开就业的大门,使他们有施展才华、服务社会的天地。所以,中医药专业的毕业生应抛开“冷门热门”的包袱,降低就业期望值,在中医药全球化、社区化的发展趋势中,把握机遇,脚踏实地,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创造中成就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