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学博士生培养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较快,在高层次经济学人才的培养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年来,由于博士生招生规模扩大快,博士生教育也相对变得“大众化”。不少经济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已成为各自岗位上的栋梁和学术中坚,但也确有不少急功近利甚至滥竽充数的人,毕业时所达到的水平不容乐观,存在学位论文选 题相互撞车、论文论述的深度和力度不够、原创性思维少等现象。从总体上看,经济学博士生在提高创新能力方面有待加强。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主要渠道,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则是大学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最重要的使命。那么,高校究竟如何推进经济学博士生的素质教育,培养高层次有创新能力的经济学人才呢?
严把生源质量关和导师质量关
博士生能不能成大器,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的博士生是不是高素质的人才,最根本的衡量标准就是要看有没有创新能力。包括经济学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和学术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它是一种以创新为显著特征的活动,需要研究者个人创造精神的极大张扬,需要他们个体创造力的充分涌流。
博士生自身的素质是博士生培养素质的决定性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源质量。因此,把好生源质量关,是保证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首要环节。目前国内许多高校注重笔试轻综合考核的招生办法,存在诸多弊端。优秀生源不一定是高分考生,不能以笔试成绩论英雄。博士生入学考生除了要测试知识水平外,更重要的是应当进行综合能力的测试,要增加综合能力测试的权重。面试是测试考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面试,导师与考生见面、交流,全面了解考生的学历、背景、学识和学术潜力,有助于弥补笔试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高分低能考生进入博士研究生队伍。
博士生培养的主体是导师,应该给导师更大的招录权。严格限制博士生的招生数量,避免招生过多、过滥。限制博士生的招生规模,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导师将有限的精力更多地花费到所带的学生身上,对学生进行更多的学术指导,这对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无疑是大有助益的。
我国的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作为研究生学习和研究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导师的学术水平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等,对于博士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言道,名师出高徒。要培养出素质良好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就必须要有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是确保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严格导师遴选标准。作为经济学博士生导师,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并已发表相当数量的经济学论文,还必须有科研项目或课题等。在经济学导师资格审查方面要着重观察学术潜力、学术成就以及在经济学领域里的活跃程度。
热爱专业重视阅读原著
经济学被人称为“沉闷的科学”,在许多人看来,经济学是沉闷的,即是枯燥乏味,不易使人发生兴趣的。不仅如此,有些经济理论还十分高深,不易弄懂。因此,从事经济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充满着艰辛和坎坷,更需要有热爱专业和愿意为推进本专业学术发展献身的精神。在当今我国学界存在急功近利和浮躁学风的环境下,尤其应当通过对博士生进行引导,激发他们对专业的兴趣并树立优良的学风,心无旁骛,忍得住艰辛,沉潜学问。
理论功底厚实是做好研究工作的前提和基本条件。对于包括博士生在内的理论工作者而言,能否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学识和学术修养的高低。学习是提高学术修养,增强研究能力的基本途径。因此,要激励博士生发奋学习,注重积累。
作为经济学博士生要特别重视学习经济学经典名著。经济学的精华主要凝结在大经济学家的原著中。要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不能不认真学习原著。经典名著有着不可磨灭的魅力,真正热爱经济学理论的人,对于经济学大师的著作往往有所偏爱。现在不少人读博士,只是为了拿资格,目的不是为了做学问,当然也就无心花功夫啃读原著了。一个优秀的经济学博士生导师,不仅要有本事引导博士生关注现实重大经济理论问题,而且还要特别善于引导博士生刻苦钻研经典名著,让博士生受到经济学大师的熏陶,领悟经济学的魅力。
学位论文质量和学术生态氛围
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学习和研究成果的结晶,也是衡量博士生质量水平的主要标志。现代高等教育正式通过严格、有效的学位论文写作和评审,训练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的学术人才。论文写作是博士生培养阶段的核心部分。
为确保博士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选题是第一个环节,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选题不宜过小或过大,而应当是小题大做。要重视选取前人和别人没有研究和涉猎过的课题,并注意从新的角度选题,使选择的论文题目具有开拓性、独创性和新颖性。其次重视学位论文的开题工作,应当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研究工作及论文撰写计划,开题时必须提交研究现状的报告,没有报告,不可以开题。导师应当与博士生定期见面,对学位论文的写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答疑。学位论文要突出原创性,力求对经济学科最前沿的学术思想、命题和观点,作出与时俱进的新的论证,并能提出独到的见解和有价值的意见,产生令人信服的结论。
为了营造能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高校应当建立各具特色的学术论坛,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研讨活动。学术论坛活动的举行,有助于博士生之间经常接触和交流理论信息,增长见识。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能让尽可能多的博士生走出校门,参加校外的一些层次较高的经济理论研讨活动,追踪和把握经济理论研究的学术脉搏及最新的学术动向,开阔学术视野。定期邀请经济学界学术活跃程度较高的知名学者作报告,让经济学相关学科博士生有机会了解最前沿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