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9:00-11:00 下午2:00到4:00
微信

何谓“真语文”从一堂课引出的语文教育改革思考

2014/7/18 11:35:01 | 1946次浏览

没有炫目的课件、音乐和视频,唯有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个教室的学生全神贯注地朗读和争先恐后地举手……在76岁的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的课上,学生们随着他的讲解走进“卖鱼的人”生活。

17日,由语言文字报社发起的全国“真语文”系列活动在山东省章丘市举行,特邀贾志敏老师为全国500余位语文老师和山东章丘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同学们授课。这样的实践教学案例正如语文出版社社长、“真语文”的倡导者王旭明所评价的:“何谓真语文?口头说为语,书面写为文。真正的语文课堂就该是书声琅琅、讨论纷纷,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听说读写的素质能力。”

记者看到,在贾志敏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要朗读很多遍课文,而且是一人读一句的方式,读得好的学生会受到表扬,不好的则会得到一句“你读得不好”,改正后又会被贾老师称赞“真聪明!读得非常好”。熟读课文后,老师还会挑出文中的关键词,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释并据此遣词造句。

“通过适当的批评、不断的激励,可以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让学生从不敢说到敢说、再到爱说,由浅入深,由理解到运用,锻炼说和写的能力,这是语文课应该完成的任务。”在贾志敏看来,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而教,以学生为本,而现在很多语文课过于注重形式。

“有些老师运用各种多媒体形式,让自己的课看起来很‘热闹’,但一节课过后,学生们往往只记住了这些‘声光电’的效果,而忽视了课文本身。”王旭明也有同样的忧虑,他认为语文教育已经到了回归本质、呼唤“真语文”的时候了。

他解释说,真语文并不是说一定要排斥多媒体方式,而是要始终围绕‘字、词、句、段、语、修、逻、文’这几个最基本的语文关键字进行。

在多位语文一线教师和教学研究者看来,当前我国的语文教育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语文教材也有不少问题。如,有小学课文选取“乡愁”作主题,让小学生理解老年人的思乡之情,这种不切实际的情况占据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是“假语文”的一大表现形式。此外,古诗、古文的篇数太少也将从长远上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利于人文素养的积淀。

“高考改革正在为语文教育改革提供最好时机。”王旭明说,全国高考改革已经释放出增加语文权重的信号,去年10月,北京市出台中高考改革方案称,自2016年起,中、高考语文分别增加30分。


令人喜忧参半,高考“指挥棒”向语文倾斜,也有可能助长“假语文”的歪风。“我建议这30分应明确加给古诗、古文,比如增加背诵诗经、论语等国学篇目,这是真正的传统文化,也该得到更好的传承。”王旭明说。

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自去年9月起,全国范围开展的语文教材修订颇为引人注目。语文出版社的小学语文新修订版中,韩红的《天路》以诗歌形式入选二年级教材,而台湾歌手周杰伦的歌曲《蜗牛》收录进三年级的延伸阅读。

“我们减少了15%至20%的课文和练习题,还精心设计了练习题,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贴近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王旭明说:“改革的契机有了,就看语文自己‘给不给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