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近年来几乎已经成为毕业季的“周期性”话题。
之所以成为话题,是因为大学生的“初次就业率”成为了问题。虽然说“毕业即失业”的提法有点故意耸人听闻,但大学生找工作越来越难,确实是不容否认的现实。因为就业难,又要为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指一条出路,所以“创业”的概念吃香,也就很容易理解了——毕竟各类就业辅导师为孩子介绍一份合适的工作太难,说几句鼓励“自谋出路”的话语太易。
在“包分配”的年代,找工作如“投胎”,每每扼杀人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双向选择、择业自由显然更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
随着教改推进深入,大学生越来越多,这无疑是人均受教育程度提高的巨大成功;但另一方面,大学收费越来越高,导致“教育产业化”倾向越来越严重,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也日益复杂。简言之,当受教育成为投资,而收回投资回报又遥遥无期时,整个产业链面临质疑是理所当然的。
提倡大学生“创业”是减轻社会压力的“偷懒”做法。这跟呼吁延迟退休年龄其实是同一逻辑。
大学生创业固然有比尔·盖茨、扎克伯格这样的业界神话,更有难以为继黯然收场的无数失败者。专家分析指出,大学生创业最缺三大因素,资金、经验和机会。
对于那些有雄心壮志、有事业方向的大学生,社会给予关注、支持,政府提供创业扶助,固然大善。但对那些在就业市场遭遇挫折的毕业生,提倡自主创业就有点不厚道了。
分析社会需求,调整教育结构,培养更多“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盲目开设更多找不到工作的高收费专业,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合理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