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北京青少年的“上网状况与新媒介素养调查”8日在京公布。报告显示,40%的受访儿童每天使用网络超3小时,其中15%的人称每天上网超5小时。专家建议,要重视儿童网瘾,尽快建立网络分级,“教会孩子如何玩”。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国青少年网民民规模已达2.56亿,占青少年总体的71.8%,占整体网民的41.5%。为调研北京青少年上网现状,千龙网中国首都网联合首都互联网协会日前发起“上网状况与新媒介素养调查“。
根据8月8日公布的调查结果,超过40%的受访北京青少年称每天使用网络超3小时,其中15%的孩子表示每天上网超5小时。资料显示,一般意义上青少年上网时间控制在1-2小时以下为最佳,每天上网超5小时即可被认定为存在网瘾。
孩子上网做什么?报告显示,网络游戏和上网看电影听音乐占据孩子大量时间,分别有43%和47%的受访者每天在网游和影视音乐上花费半小时以上。网络游戏覆盖近9成的孩子,有约35%属于比较沉迷于网游的群体。
根据数据,收到虚假中奖抽奖信息、收到需要填写个人信息申请、网页出现不雅照视频等成为孩子上网中遭遇最多的三个问题,分别占比54%、49%和41%。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8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说,根据研究,华人群体的网瘾比西方社会严重,西方青少年上网主要以交友为主,而中国儿童则较易沉迷于网络游戏。他说,网络无处不在已是客观现实,但目前中国复杂的网络环境对青少年成长”弊大于利“,虚假、黄色、暴力等泛滥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而多元的网络是个“成人环境”,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很难有辨别力,“这不是网络本身的错,而是我们对网络的管理、引导教育等有问题”。
宗春山说,要重视网络监管,尽快建立分级;学校和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批判思维,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如何在网络中谨慎交友,要“言传身教”地引导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
他强调,最关键的是要“教会孩子如何玩”。在芬兰等儿童教育发达的国家,非常注重孩子爬树、抓泥鳅等亲近自然的娱乐活动,但中国孩子“往往不会玩、没得玩,就只能玩电脑上网了”。
当天,千龙网与首都互联网协会共同发起《妈妈的新媒介素养课》,以引导父母正确、安全、有效利用网络。《孩子诉说妈妈倾听社会关爱》活动平台也正式开通,内含微博、微信、论坛等多端互动平台,可以实现妈妈和孩子的跨地域、跨时空对话,讲不定期进行在线文字、视频直播,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访谈,搭建孩子、家长、社会的交流平台。